在美國大學,不怕說錯就怕不敢說
更新時間:2014-11-05標簽:
瀏覽:
凌飛燕和陳航兩位同學就讀于國內某高校。近日,他們被送往美國大學做交換生,中美兩國不同的教育制度讓兩位同學感觸頗深,下面是他們在美國上大學的親身體會,希望能夠給赴美留學的同學以參考。
國外大學上課,要敢提問敢發言
初到紐約,處處是挑戰,特別是語言關。凌飛燕說:“紐約人的語速很快,還帶著口音,甚至連購物、出行中的交流都成了問題。上英語課時也是,因為班級里的同學來自世界各地,所以講的英語都會帶一些口音,一開始上課同學的發言我基本聽不懂,只能聽懂老師講的。特別是聽力課上,音頻資料語速非常快,我真和聽天書一樣。”
而陳杭則選擇旁聽哥倫比亞大學的法學課。“旁聽最多的就是刑法課,剛開始時跟不上老師的節奏。私下里我就加倍學習,也更加頻繁地與同學交流,來加強練習口語。我還嘗試著與美國本土同學交流一些法律專業問題。隨之而來的,是能跟得上老師的進度了,課堂上同學們的發言也漸漸聽懂了,自己也說的順暢多了。”
融入在英語的環境下,并經過一段時間高強度的學習,兩位同學的英語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。凌飛燕說:“隨著聽力練習的增多,養成了在聽的同時快速記關鍵詞的習慣,慢慢的可以聽懂大意,然后一點點去抓住細節,問答題基本也能答出來。”
哥倫比亞大學的教學方式是多樣而且激發學生創造力的,包括小組討論、萬圣節寫劇本演劇、辯論賽、角色扮演、個人演講等等。
“開始時,我在課堂上會比較羞澀,不敢發言,講的句子也斷斷續續。”凌飛燕說,不斷練習后敢于在課堂上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,英語更加流利,甚至可以在辯論賽里爭得面紅耳赤,在課本劇里演得繪聲繪色。
凌飛燕說,她還經常參加各種班級活動,如集體去看電影、去百老匯看劇等等。
每周一篇論文,抄襲要受重罰
課堂上有很多練習,老師也會布置不少課后作業,如錄音作業、論文寫作、閱讀練習。做了大量的練習,凌飛燕感覺詞匯量加大,閱讀的速度加快,可以較好地掌握略讀和精讀的技巧。
陳杭也遇到了相同的情況:“閱讀作業一般都是一篇4至8頁的長閱讀,老師在下次課中會精講,回去閱讀時主要需要理解大意和學習生詞。一定要認真及時完成作業,做好預習工作,否則第二天上課會有不知所云的感覺。”
每周老師都會布置一篇論文,要求同學們認真書寫。如果論文語法錯誤多,內容不夠好,老師會要求重做。
凌飛燕說:“論文一定要是自己原創的。如果是抄襲的,后果會非常嚴重。如果要引用一些資料,即使是來源于維基百科,也一定要在論文最后注明參考文獻。”
就這樣,短短4個月的交流學習讓凌飛燕和陳杭成長很快。
陳杭回國后,被同學們稱為“飛速妹”。她不僅英語課程得到了“A”,而且還在英語寫作上超出了老師的預期。
“在美國的這四個月的經歷是我畢生的財富,我學會了如何獨立,如何與他人交流,如何體會文化差異并學會兼容。當然,我還結交了一群熱情、友好的的朋友。”陳杭說。
“這段記憶真的覺得特別珍貴。訪學的生活很‘奢侈’。‘奢侈’在我們不用對快樂淺嘗輒止,不用對結果斤斤計較,不用對做事戰戰兢兢。能跟著自己的心走,就是最奢侈的事。青春就是需要多一點挑戰,多一些勇氣,這樣才不辜負我們最美好的年華。”凌飛燕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