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普益集團發布《2020中國中產家庭資產配置白皮書》,重新定義了我國中產家庭的標準及其資產配置的需求和方向。
《白皮書》顯示,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居民財富規模的持續增長,中產階層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,成為我國社會生產和消費的主力軍。繼高凈值客群之后,中產客群也成為了我國財富管理市場的重要力量。
中產家庭特征與財富畫像
年輕態、高學歷、低生育率
白皮書研究的是中產家庭的資產配置,所以通過可投資資產的高低來對中產家庭進行界定。通過分析,“家庭年可投資資產在10萬-600萬之間的家庭” 即為我國最新中產家庭。
# 家庭特征 #
★ 年輕態:中產家庭的年齡分布主要在26-55歲之間,其中26-35歲年輕中產家庭占比超4成,總體平均年齡37歲。
★ 高學歷:中產家庭本科學歷占比近半,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占比達32.11%。
★ 低生育率:有過半數的中產家庭育有1孩,僅有兩成家庭育有2孩,26-30歲年齡段中有過半的中產家庭未生育子女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中產家庭整體較為重視子女教育,約四成家庭的年子女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5%-15%。
# 財富畫像 #
★ 年收入在20萬元及以下的中產家庭占比最高,達43.05%;
★ 年收入在20-50萬元的中產家庭也占較高比例,為35.70%,
★ 年收入在50-100萬的中產家庭占比為13.52%;
★ 100萬元以上收入段中產家庭占比較低,合計為7.73%。
據統計,六成以上中產家庭年可投資資產集中在10萬-30萬區間,全部中產家庭平均年可投資資產50.76萬元。
中產家庭資產配置現狀分析
開支增多、規劃不足、結構不佳
隨著近年來宏觀經濟與政策環境不斷變化,中產家庭財富配置難度增大,且由于個人精力與專業知識不足, 中產家庭資產配置困難重重。
(1)資產配置理念不成熟
約有7%左右的中產家庭不愿接受本金損失,近一半家庭對凈值化資管產品的運作較擔憂。
(2)長期項目支出配置規劃不足
26-35歲家庭普遍在子女教育、養老、醫療等長期項目支出配置方面缺少全面規劃。
(3)資產配置結構不合理
住房資產占比平均高達52.33%,金融資產中存款及銀行理財等固收類資產配比高,金融資產配置結構有待優化。
(4)養老、醫療規劃不足
過半中產家庭年均保費開支不足家庭年收入的一成,家庭全員保險配置率不高,但提高保險配置比例意愿明顯。
中產家庭金融資產配置方向
分散投資、科學配置
《白皮書》建議,中產家庭需確立合理的資產配置目標、進行多元化資產配置、優化金融資產配置結構、并選擇專業的財富服務機構。
未雨綢繆
家庭財富配置目標的設置應當綜合考慮短、中、長期財務目標,尤其是對于子女教育、退休養老、健康醫療等目前未被充分合理規劃的長期項目。
強化風險意識
中產家庭應當明確的是財富增值的前提是財富保全,因此中產家庭需首先構建家庭基礎保障。
進行多元化資產配置
把握宏觀政策趨勢,房產投資價值有所下降,應樹立資產配置理念。在當下經濟政策環境下,單一資產投資占優情形不復存在,多元資產配置成必然。
優化資產配置結構
要確立整體配置邏輯,通過分散投資,實現安全性、流動性與收益性三大目標統一。
專業、科學的配置方式
金融資產配置是專業性相對較強的領域,中產家庭可委托專業人士和機構,合理設計專業化與個性化的資產配置方案,更好地滿足自身資產配置需求。
優化資產配置的終極秘訣
配置第二身份
大流行強化了公民身份作為一種資產類別的重要性,對發展中經濟體的高凈值人群與中產家庭來說,第二身份也將不再是一種奢侈品,而變成了必需品。
一個高含金量的第二身份,其具備的全球通行、資產分配、稅務規劃、教育捷徑等優勢能為生活提供多一份選擇,多一份保護。成為擁有“多重身份”的“世界公民”不僅更加安全,也是保護財富的重要策略之一。
合理的稅務規劃、優化資產配置結構、分散投資,不論對于富人還是中產階層都是一種明智的選擇,也是進行資產配置不可忽視的一步。
無論當下的環境怎樣變化,通過投資入籍獲取第二身份的背后,都是富人或者中產階級的遠見卓識與深謀遠慮,是他們對于精英教育、財富保障、事業拓展的全球化布局思維,這是疫情過后依舊不會變化的。